?
?
周勝楠簡介
?
周勝楠就讀于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陶瓷設計專業,畢業后創建了“圣陶揚”藝術工作室。他是一個集執著、認真、探索,創新于一體的年輕藝術家。剛到而立之年已被評為“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和“淄博市博山區政協委員”,得到了領導的充分肯定及圈內人士的高度評價。
他的作品曾十余次榮獲山東省陶瓷大獎賽金獎及全國陶瓷創新評比優秀獎,并赴澳門、韓國等地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
?
?
大唐遺風
?
?
浮云
?
?
生命形態--核
?
?
天之驕子
?
大師印象:周勝楠
寂寞出詩人,寂寞又何嘗不出藝術家?像他家院子里的那座淄博地區最老最大的古窯一樣,歷經時間的沉淀,周勝楠的陶瓷藝術正在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
?生命的韻律與色彩
?
在陶瓷之鄉博山現存最老最大的一處古窯旁邊,在博山陶瓷聚集地東鄰的山坡上,山東省最年輕的陶瓷藝術大師周勝楠就生活創作于此。
年少成名的周勝楠,是淄博地區乃至全山東出了名的得獎專業戶。他在22 歲時,即獲得山東陶瓷創新大賽的一等獎,此后,更是連續3年獲得該項比賽的一等獎。迄今,他已獲得省級以上陶藝創作大賽 10個一等獎。他22歲時的作品《無題》,被選為淄博中國陶瓷館的藝術形象一直豎立至今。 25 歲時的作品《收獲的季節》,被博山區政府選中并安放在博山文化廣場上,成為博山城市文化的象征。
年少出名,周勝楠并不為聲名所累,而是在23歲時做出了一個大膽舉措——來到博山城東郊的山坡上定居,從此過著閑淡甚至略顯孤寂的生活。
寂寞出詩人,寂寞又何嘗不出藝術家?像他家院子里的那座淄博地區最老最大的古窯一樣,歷經時間的沉淀,周勝楠的陶瓷藝術正在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山坡上的陶藝王子
《核桃》是周勝楠第一個獲獎的作品,那時他只有22歲,剛從山東輕工美術學校陶藝專業畢業不久。
用陶瓷做成一個無數小核桃組成的大核桃,形象飽滿而渾厚,給人感覺有很多生命的內涵在里面。這種奇特而又渾厚的構思方式,受到了藝術大師張明文、尹干兩位先生的高度評價。
從此以后,“核桃”就成了周勝楠的一個代表性符號了,業內也稱他為“做核桃的”。
第一個獲獎作品給作者后來的創作產生的影響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它使作者找到了終生熱愛的藝術表現形式,那就是陶藝。對于一個藝術追求者來說,還有比一入門就找到最擅長表達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幸運的嗎?
人生還有更幸運的,那就是在職業生涯中找到事業共勉、靈魂共通的知己。畢業不久,那個同窗三年的女同學就放棄優越的工作崗位從外地來到他身邊,這個世界最美最好的事情都集中在周勝楠身上了。后來,在博山近郊山上,就經常出現一對青年男女結伴采集各種顏色土樣的情景。
那是周勝楠和妻子在采集做淄博花釉的土樣,以便調配出更美麗的花色來。憑著自己的知覺,周勝楠判斷,淄博花釉在全國為數不多的花釉體系中以其含蓄自然而特點突出,如果在色釉配方上進行調整,一定會做出富有時代美感的花釉藝術品。周勝楠經常從旁邊的山上取土樣做試驗,試好了之后做記錄,時間長了發現了一些新配方。
不僅是花釉配方的研究,周勝楠那幾年還苦苦鉆研窯爐燒成的氣氛問題。眾所周知,窯變是生成釉色的關鍵,在那看不見的窯爐里,調節窯火的氣氛變化燒成美麗的花釉,這對一個工藝美術師來說是一個難度很大的挑戰。
除此之外,周勝楠還癡迷于手拉坯的練習。每天不斷地用手感覺陶泥的塑性,快速做出一個造型,這成為他畢業后的幾年中每天的必修課。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他也是咬著牙練習,手凍僵了暖和過來再堅持。
正是抓住了配方、窯爐、手拉坯泥塑這三個關鍵環節,周勝楠才具備了超越常人的動手能力。以至于他每次作為天津美術學院特聘講師給學生們上課時,學生們都會感嘆年輕的周老師的一雙巧手。
憑著多年對當地陶土的研究,周勝楠能配制出具有鮮明淄博特色的釉色。茶葉末釉是淄博獨有的一種十分罕見的釉種,周勝楠發現在市場上買到的茶葉末釉的釉料燒成之后顏色都不正,他就把配方做了一些改動,加進了自己和妻子從山上找到的一些泥料,使釉面有點金光閃閃,摸起來又有點立體感,符合現在人們的審美要求。
周勝楠對窯爐氣溫的感受極其細膩,他用“醒饅頭”來形象地比喻。周勝楠說,這就像平時蒸饅頭一樣,要醒得恰到好處,這個饅頭才好吃。窯爐的氣氛分開講就是溫度的高低和時間的長短之間的關系,在什么時間達到什么溫度,維持多長時間,這都影響到窯爐的氣氛。比如說窯爐降溫的時候要慢慢地降,先降到一千度,再降到八百度,然后讓它慢慢冷卻。釉燒的時間不能太長,有時候燒的時間過長了之后,釉表面的光澤就燒沒了,給人感覺很干很燥。如果窯爐的氣氛好了,燒成的釉面很潤,有光澤。
手繪花釉的藝術之魅
花釉是美的。中國歷代名窯多以釉色之美流傳于世,這足以說明釉色是陶瓷之美的本質。
人們常說窯變天成,意思是說窯變釉色的變化是難以把握,甚至帶有神秘的色彩。周勝楠的理解是,之所以神秘,在于人們對窯爐氣氛規律難以把握。其實,規律是可以認識把握的,讓一件花釉作品變得異常美麗,單單依靠偶然的變化是不夠的,還需要在釉色配方及燒成方法上下功夫。
窯變花釉已經很美,如果是手繪花釉呢?周勝楠追求的就是在自然窯變之前,加入個人的想象與創作。他認為,人力加天工,這樣的作品才更有藝術魅力。
花釉怎么畫?筆者在周勝楠工作室看到了他現場作畫的情景,也看到了他一系列手繪彩釉的代表作品。第一眼看上去的感覺是,手繪花釉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美麗。這種美流暢奔放,新穎別致,想象奇特而又不失自然樸拙??粗軇匍掷L,感覺他像魔術師一樣,點點劃劃,分明看不出什么特別的意象來。他說,這就是窯變花釉的魅力,等放到窯爐里一燒,立刻就會顯現出異想不到的變化來。
幾位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看了周勝楠的作品后,欣喜異常,他們一致的評價,周勝楠把淄博花釉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展現出新的特點和風格,沿著這一創作道路走下去,藝術空間和藝術價值難以估量。
陶藝與花釉的奇妙結合
“凡是內在需要的,發源于心靈的就是美的”。周勝楠將其對生命的感受、生活的熱愛以及情感的體味全部傾注于陶瓷藝術當中——以融入其獨特的藝術氣質和現代理念的陶藝為載體,附著絢麗的窯變花釉,顯現出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意識。
周勝楠的陶瓷以“造型飽滿”而聞名,也以陶藝與花釉的結合而聞名。他說,陶藝作品盡量讓造型比較飽滿,這樣才能體現陶藝這種藝術形式的優勢;造型大了,和花釉的結合會比較好,能夠體現花釉的釉面特征。整體看造型,具體看釉面,作品的渾然之美不言而喻。
在美之外,周勝楠更注重生命意識的表現和流露。他一直在探索,通過陶藝的張力和花釉的細膩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藝術設計上體現一種觀念性,給作品賦予一種含義,一種概念,一種意識形態,讓作品具有生命力,表現出一種對生命的詮釋、對生活的感受和對美的追求。
《生命的形態——萌動之韻》是他的生命系列代表作品之一。作品用花釉的形式表現不同的種子發芽的狀態,種子的造型飽滿,花釉的顏色含蓄又不失活潑,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韻律感。
《警示禪語》是周勝楠引起轟動的作品。這一系列作品一共有16個木乃伊形狀的人體,每個“木乃伊”的形態、表情都不同,甚至他們身上裹布的紋理都不同,他借助這一個個的木乃伊不斷蛻變的形象來詮釋一種人性的東西,體現了人的一種新生,表達一種生命再生的心聲,留給觀者巨大的想象空間。
一個藝術與精神的探索者,留給世界的是寶貴的人生思考。周勝楠的作品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引起國際陶藝界的關注,并成為被跟蹤研究的對象,國外藝術館也已開始收藏他的作品。他的每一件新作品也都在北京某著名畫廊展示。
大師今年36歲。
- 相關新聞
- “講解接力”為聽障學子打開科普之窗
- 外國人辦理兩項業務啟用新模式
-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氫能 與燃料電池分會正式成立
- 新華制藥與瑞士羅氏 山東首個國際合作項目投入
- 西安“雨戰”
- 楊?,u池芳旭為淄博再摘兩枚全運會金牌
- 2021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開幕
- 好客山東 “五好”淄博
- 蹴鞠IP提升城市能級活力 文博會盡展齊文化魅
- 有哈爾濱旅居史人員立即主動報備
- 淄博市第十八屆運動會開幕
- 共啟校城融合大幕 共商未來發展大計 攜手奮進
- 江敦濤馬曉磊會見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董事長戴和
- 江敦濤會見 上海羅氏制藥副總裁周紅軍
- 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導向 提升民生服務供給能力和
- 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第三巡回指導組 來淄檢查指導
- 全市黨風廉政建設 和反腐敗工作情況通報會召開
- 全國職工黨史學習教育讀書活動 山東(淄博)專
- 市領導到博山區 調研社會治理工作
- 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山東省轉辦 群眾